《大明王朝1566》百忍成精,终成首辅,清流领袖徐阶语录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清流首领徐阶,是一个温文尔雅,话不多,看似胆小软弱的文官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清流首领徐阶,是一个温文尔雅,话不多,看似胆小软弱的文官。
马宁远在两位大人来总督府前已经在总督府和总督交谈,马宁远告诉了胡宗宪总督,毁堤是他干的,他不可说,胡总督告诉他你保护的不是朝廷的国策,而是那些借机敛财的人,马宁远是个愚忠,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为不让办事。总督是想培养他、保护他,但让他看左传、看王阳明的书,他其实不
吕芳被称为内相,跟随嘉靖皇帝四十年,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,做人始终保持着善心,做事一直遵循文官三思原则。
这部《大明王朝1566》真正厉害的地儿,不在那些官场权谋的弯弯绕绕,而是把世道人心、儒道文化熏陶下的帝王心术,还有朝代兴衰的规律。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嘉靖帝自己都挑明了,提拔陈洪,图的就是他那股子狠劲,说白了,就是把陈洪当成一把趁手的刀。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嘉靖这皇帝,论复杂程度,历史上排前头没跑。
从古至今,要填补国库亏空,无外乎三条路:盘剥老百姓、对商人下手、整治当官的。
浙江一带的“改稻为桑”国策激起民怨,毁堤淹田更是闹得满城风雨。胡宗宪,这位顶着“严嵩人”的浙江总督,却偏偏跟严党人玩了一手漂亮的语言博弈。
嘉靖皇帝一生遵循的是平衡原则,立一派,后面必然再扶植一派,自己居中调和最安全。
从宫里面来的太监,在地方任职那是相当有优越感的,一般的官员根本就入不了他们的眼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太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,人物众多,剧中没有简单的脸谱化,而是展现了他们各有千秋,性格各异。
最后嘉靖动了杀心,放手让清流倒严,就是因为三百万税银嘉靖只得一百万,成本远远大过收益,要你们何用。 清流搞那么多动作,闹大动静,都是给嘉靖看,让嘉靖觉得,使用严党的成本已经太高,陛下快换人吧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人物众多,女性角色并不多,海母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,让你看一眼记住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手段、智商排在前列的,内相吕芳绝对算一个,他和外相严嵩也是可以掰掰手腕的。
大明王朝1566中,嘉靖作为一个绝顶聪明深谙权谋的皇帝,为什么会轻易相信裕王献上的血经是真的?并且对裕王妃讲的神仙道士送经书这种烂俗的故事深信不疑?这种东西和故事,就算是普通人也不会相信吧
嘉靖四十年,制定了改稻为桑的国策,严党接下这个活,严世蕃作为主要执行人去推动这项国策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宫里十万太监,最顶尖的人都集中在司礼监,可以说司礼监就是太监们的内阁。
出场就是闫妮王后抱着没哄好的孩子团团转,闫妮,哇,是不是严嵩家族的后人啊,为了掩盖其特殊关系,由“严”改为“闫”啊,小襁褓刚出生1个月就抱着跑,还带小王冠,王后也不坐月子,哈哈,古人就是壮!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郑泌昌这人,打一开始就摸透了官场的生存之道,那就是抱紧大树好乘凉。他眼瞅着严嵩一党权势熏天,二话不说就上了这条船,一门心思跟着严党走,指望着能多分一杯羹,往上爬得更高。
她身份看着低贱,可骨子里一点都不低三下四;有股子清高劲儿,却又丝毫不做作,拿捏得恰到好处。